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

與孩子一起享受閱讀

分享者:桃園市快樂國小 邱秀蓮老師

「打開一本書,你就打開了一個世界。」人類的生命有限,任何人都不可能親自去體驗所有的生活,因此我們透過文字,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和任何人交談,獲取其他人的智慧。知識的累積就是這樣形成的。前教育部曾志朗部長提到:「書本打開了孩子想像的空間,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。」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史登堡更進一步指出「創造發明不需要深厚的知識,它需要的是足夠知識和無限的想像力,如果再加上『毅力』,孩子就一定會成功。」除此之外,閱讀也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,當一個人讀了一定數量的好書之後,他說起話來就會比較有內容,用詞遣字就會比較文雅,舉手投足就會比較高雅,這也就是古人所謂的「胸有詩書氣自華」。

現在時常提到未來需要具備的能力常有「 包含應變能力、溝通協調能力、媒體使用能力、創造力、團隊合作能力、衝突處理能力、組織能力、抗壓性...」,閱讀可以培養孩子部份能力。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說:「透過大量閱讀,建立常識,累積知識之後,一個人就有了見識;見識廣了,才有足夠的辨識能力,能同中求異,異中取同,也才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。」台機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說:「要能創新,必須先培養思考的能力,而一個人靜下心來閱讀,是培養獨立思考的好方法。」

    世界已經進入所謂「知識世紀」,一切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,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。

閱讀也是各科學習的基礎,每當我們翻開書頁,就等於開啟一扇通往世界的窗。美國的研究發現,如果學童在三年級之前未能奠定基本的讀寫能力,學習其他學科也會碰到很大的困難。學校中幾乎每一門學科的知識都要經由閱讀而習得,而閱讀能力強的人,其攫取知識與資訊、理解分析、寫作表達和溝通能力也都比較強,由此得知,閱讀能力強的人其學習效能會比一般人好,當然他成功的機會自然也會比一般人高。

喜歡閱讀通常是有某種契機引發,可能是某一本書的影響、某一種情境、某一人的榜樣,讓一個人閱讀成為一種習慣,也豐富了他的人生。

    從一年3班的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天,閱讀就成為一年3班必要的事情:每日7:50-8:00十分鐘老師和小朋友的晨讀時間。實施晨讀10分鐘期間,開學第12週,老師需要不斷提醒小朋友準備故事書、靜心閱讀,第3週開始,老師可以靜心閱讀自己的書,多數小朋友會拿23本故事書放在桌上靜心閱讀。週三的早修和週四的閱讀課,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與分享共讀的書籍,老師真的感受到孩子在大量閱讀中的改變:孩子會主動去借閱書籍、孩子會仔細觀察故事書上的圖案和細心的閱讀、回答問題的口語表達不再是短短的語詞、短文寫作充滿想像力與觀察力。 老師真的相信「閱讀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」,或許現在閱讀對於孩子來說,可能是被迫,但老師相信「勉強成習慣,習慣成喜愛」。

    「打開一本書,就是打開了一個世界。」「情感」是親子共讀的第一個理由,也是最原始、最自然且最持久、最有價值的理由,透過共讀的過程,可促進親子間親密的互動,孩子從中得到快樂與滿足,感受到愛與溫暖,使共讀的活動持續下去,而親子共讀的另兩個理由:「知識」與「啓發」也可以達到。讓我們每日與孩子分享閱讀的喜悅吧!

    邀請您與我一起陪孩子閱讀!希望家長每日可以陪孩子一起閱讀,可以是親子共讀一本書,可以親子各看自己想看的書。

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

閱讀起步走!

 分享者:桃園市快樂國小 林文莉老師104.12.16

    各位老師大家午安,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些閱讀課的經驗(鎖定在低年級),許多學校都把閱讀特色做為學校重點經營的目標,過去服務的學校也是如此。有的學校把閱讀做比較學術性的行動研究,大部份是採實作路線,像是做衝閱讀量的閱讀認證、強調創造力的繪本小書.說書人.……等等。幾年實作下來,我也累積了一些想法和做法,在此和大家做分享。

    首先,先把教學省思提出來,因為它促使我去思考閱讀課要教些什麼呢?我發現只是大量閱讀,學生只是粗淺的學習,但若過度強度精讀,又讓學生覺得無聊,如果閱讀只等於寫學習單,是很難燃起學生的閱讀魂。因此一堂有想法的閱讀課是我想到達成的目標。

我的想法是閱讀課有三要~
1.要有閱讀策略:閱讀習慣就像學習樂器一樣,要有時間去練習,更要我教師指導技巧,教授閱讀策略。
2.要有閱讀遊戲:避免使閱讀成為一件苦差事,要適時加入閱讀遊戲。有個公式是「 8-18 」,在八小時的學習活動中加入一小時不同性質的活動,其學習效果會大於只做同一種學習。
3.教師要有熱情:先感動自己,才能感動學生,不能享受閱讀樂趣的老師,無法教出愛看書的學生。所以教學前 , 教師要先閱讀,才能掌握教學內容。

    閱讀要教些什麼?目標就是二大內涵~識字量和閱讀理解。藉由不同的閱讀策略然後達到流暢性而閱讀無礙。培養學生有自學的能力。
這些閱讀策略在各個學習階段有不同的教學比重,如下表:透過雙向細目分析表,更能精確掌握閱讀成分的內涵。老師可以依據任務的年級調整閱讀課的教學內容,而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


    下面分享的這幾張學習單,是針對低年級提高識字量做行動研究時所設計的,除了在閱讀課也可以運用在國語課的課文上,都可以快速增加學生的識字量。在設計時可以掌握三個方法:
1.以部件帶出新字2.以一字帶出多字3.以文本帶出新字
    低年級的閱讀理解主要是訓練學生有重述故事重點的技巧。感覺這幾年的學生,都很自己的想法,對於開放性的題目,題型是「你覺得….?.」這類答案不會有困難,反而是故事大意抓不到重點。因此在引導學生做重述故事的技巧時,我會使用相同的指導語如下:
1.主角是誰?
2.他怎麼了?
3.然後呢?
4.接下來呢?
5.故事的結果是什麼?
久而久之他們就有了轉折語的概念,也會學會利用這些語句來重述故事。

     隨著大環境的變遷,學生情緒困擾的情形日趨嚴重,常常干擾上課秩序。而低年級學生常常自我中心,不懂尊重別人的意義。而行為偏差的輔導也不是老師站在台上苦口婆心做道德勸說就能懂 ! 這時故事書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,藉由主角事件來輔導,學生比較能夠接受,也不會讓場面太尖銳太敏感,感覺是針對某人而說,希望藉由閱讀與同儕經驗分享,了解情緒處理方式和適時表達情緒的重要,並能省思自己的偏差的言行。這也就是所謂閱讀治療的意義。教師想進行閱讀治療時,可依照下表的順序和學生做互動式的討論。

     綜合以上所說,我在設計低年級閱讀學習單時, 就不是漫無章法,想問什麼問題就問什麼問題。會朝下面這三個面向去進行,讓內容有架構有系統。
一、增加識字量 : 利用一字帶多字、拆部件帶新字、以文本帶新字這三種方  法來增加低年級學童的識字量。
二、重述故事 : 學習單亦使用上課時的相同的指導語來加深技巧。主角是誰?他怎麼了?然後呢?接下來呢?結果是什麼?
三、情緒治療:主角發生什麼事?他做了什縻改變?你有類似經驗嗎?讀完故事後你有什麼新想法?

    當我達成閱讀理解和閱讀的教學後,接下來的延伸性活動是具操作性的,適度加入閱讀遊戲是必要的。
一、動手做繪本小書 : 這裡分享幾種簡單的繪本小書製作方式,我的原則是「一張紙做一本書」,使用A4規格的影印紙,方便又便宜,而且一節課可完成。(介紹: 八格書、風琴書、口袋書、毛毛蟲小書製作方法)
二、加深印象的故事畫 : 畫畫兒也很受低年級學生歡迎,完成後請學生拿著畫作上台說故事,可以免除他們上台不知道說什麼的的焦慮感。
三、小紙偶來演戲 : 利用衛生筷自製小紙偶,全組一起來演戲吧!這項活動可以在開學或期末較有空閒時間來進行。


    最後要和大家分享電子繪本的製作心得。要製作一本代表學校參賽的繪本是需要的花心思和花時間的,上課時間學生和老師都很忙,因此我們會讓學生在寒暑假完成畫作,等開學後再進行後製工作,因為這項工作曠時費時,所以教師事前的構思相當重要,能結合學校特色和其他行政業務來規劃,則可一事多用、一魚多吃。下面這本電子繪本就是結合英語、閱讀、環境教育、學校特色的繪本,內容不是太精深,構圖也沒太多技巧,然而因為深具特色而名項前茅。

   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經驗,都是我在低年級閱讀課的實作經驗,我的理念是一次只教授一個閱讀策略,等學生學會,再進行下一個目標,一步步搭起鷹架讓學生順勢而為,讓學生心理有安全感能放心的學習。謝謝大家的聆聽!